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謂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父母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也很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謂是全面的。而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可是,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往往能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們的影響作用,但卻易於忽視日常語言對孩子的影響。現在,我們一起看看父母的語言對孩子會產生哪些影響,父母又該怎樣注意自己的語言。
孩子的成長中個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完成的。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總是正確的,自然也就以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來認識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人是了不起的,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因此,孩子總是無條件地承認和接受成人對他們的評價,而不能分析判斷這些評價的正確性。而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無論是否是有意,往往傳遞給孩子一種關於他的評價。
如果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體驗從父母語言中傳達出來的積極評價,則孩子就比較能夠養成一種積極的個性,反而則父母會在長時間隨意的語言中培養出孩子消極的個性。此所謂家庭教育中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不過是父母們並不在意得日常語言慢慢種下的。每一天,你的言行都影響著孩子,這正是培養他們的好時機。
看看以下我們並不陌生的從父母口中說出的話:
~~~~~~~~~~~~~~~~~~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笨死你!這麼點兒事都做不好。”
“你聾了?聽見沒有?”
“哎,你怎麼這麼懶呀!”
這些話不僅在當時令孩子不快,而且在他們潛意識裡留下很深的痕迹。你也許希望孩子在罵聲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正不良行為,而事實上,孩子只會表現得更糟。貶低孩子的話像種子一樣灑落在孩子心裡,這樣的情況越多,埋藏得越深,逐漸成為他們自我評價的標準。當孩子習慣於這種指責後,就會在內心拿這樣的標準來為自己開脫。於是孩子的行為並不因為父母的指責而有所改善,反而使自己成為被父母咒罵的那種人。
因此,父母的以“你是……”開始的語句,是在表達父母對孩子個性與能力的評價與判斷。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人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自己也對他們完全地相信。當孩子被成人告知“你真笨”時,他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沮喪。當無數次接受這樣的評價後,孩子就會放棄使自己變得更靈巧的努力,或為自己找理由,放棄進步的機會。
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生什麼,你對我們都是最主要的,我們知道你能行!”
另外不要用挖苦的話與孩子進行日常交流。如:“你這個小自私鬼,快把它放回去!“唉,懶鬼,能不能自己去……”。也不要通過比較來貶低孩子,如“你和……一樣壞”。不要用不恰當的誇張語言管教孩子,如“你肯定不想流血吧?快下來!”“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打死你。”也不要用使孩子感到內疚的辦法來管教他們。如“天吶,你快把我累死了!”“看看你對媽媽做了什麼?”
總之,父母的價值觀與人生態度對孩子的影響除了父母的自身行動之外還體現在父母的語言中。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父母要懂得反思自己的語言傳遞給孩子的概念,通過語言的作用去傳達觀念影響,慢慢塑造孩子的個性,培養孩子的能力,真正做到如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父母該用怎樣的語氣說話呢?
~~~~~~~~~~~~~~~~~~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
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那麼,父母該用怎樣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干,而粗暴地反對他。
例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
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星星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親子教育.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親子教育.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August 29, 2013
Tuesday, October 23, 2012
【親子教育】以「類似問題」來訓練孩子判斷力!~*
反覆思考有助於逐漸提升思考的深度,意思就是經過一再的思考,可以仔細體會「說不定看來相同,其實卻有微妙差異」、「搞不好是一樣的」等感受。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辨別微妙差異的能力,就無法產生新發現或獨特思想。
例如:眼前有兩件紅色的物品時,不要只用一句「這是紅色的」簡單帶過,不妨問問孩子:「你喜歡哪種紅色呢?」如果有兩顆蘋果,可以問:「你想吃哪顆蘋果?為什麼呢?」
聽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就會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差異,提高大腦的分辨能力。父母親不妨試著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這麼問孩子:「你要選哪一個?為什麼呢?」
Monday, October 8, 2012
【親子教育】父母如何獲得孩子尊重的三個秘訣!~*
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再比如請孩子給父母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一下嗎?”而不要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願意聽父母的話。
二、多引導,少訓斥。
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而是應該委婉地指出來,儘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其實父母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會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反而會比赤裸裸的訓斥效果好得多。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原則問題,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這樣的態度比打罵責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三、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窺探孩子的“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父母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而父母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相借此瞭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擔心孩子有什麼事瞞著父母,有利於及進教育。父母的想法沒有錯,因為孩子畢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的。但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瞭解孩子嗎?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父母平時應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
Friday, October 5, 2012
【親子教育】處理孩子的情緒困擾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接受。接受受情緒困擾的孩子。
第二步:分享。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取得他的認同並使他產生信任。
第三步:處理事情,商量對策。果孩子年齡太小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父母可以先從老師那裡瞭解事情的始未,用語言描述一番,寶寶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來表示。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他一起商量對策,先想出三種以上的處理方案,然後選擇其中可操作性最強的那一種去執行。
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多說感受,不要直接講“對與錯”;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談事情的經過。這樣處理才有效。
在親子教育中,年輕父母不能照搬書本上的教條,一種方法無效,馬上要調整,換新的方法與策略再試,要追求效果最大化。♥
第二步:分享。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取得他的認同並使他產生信任。
第三步:處理事情,商量對策。果孩子年齡太小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父母可以先從老師那裡瞭解事情的始未,用語言描述一番,寶寶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來表示。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他一起商量對策,先想出三種以上的處理方案,然後選擇其中可操作性最強的那一種去執行。
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多說感受,不要直接講“對與錯”;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談事情的經過。這樣處理才有效。
在親子教育中,年輕父母不能照搬書本上的教條,一種方法無效,馬上要調整,換新的方法與策略再試,要追求效果最大化。♥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親子教育】父母給孩子的善意謊言!~*
一個愚蠢的謊言會毀了你的信譽,但是一個聰明的謊言卻能讓孩子更幸福、健康。舉個例子來說,恐怖襲擊、基礎設施的坍塌,很多事兒都超出了孩子的理解範圍。
困難時別告訴孩子:如果你因為被解雇無法償還房貸而失眠,那就把這件事兒留給自己就好。如果你待業在家,或許無法隱藏你丟了工作的事實,但你可以和孩子保證,家裡的經濟情況都在掌控之中,無需擔心缺錢。告訴他們一切都很好,你必須在這之前讓自己相信這一點。
別說孩子做的事差勁:處理孩子短處的問題時應該非常謹慎,這是個敏感的問題,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運動成績,或者是在校的各種比賽,應該把重點放在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上,別只看結果。
個人的經歷別全都告訴孩子:當你在給孩子講述自己揮霍的青春時,可以選擇性地挑些事兒說,用自己曾經的過錯當做給孩子的人生教訓,告訴他們別再犯同樣的錯。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2
【親子教育】 好習慣,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
習慣一:做事有計劃: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有計劃,即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體的時間規定,有準備、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驟。做事有計劃,不僅能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處理各種事情。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於做事有計劃。小到身邊的點點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標追求,計劃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種習慣,更反映了一種態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習慣二: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堅持每天鍛煉身體,不僅是在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在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煉身體,使很多人獲益匪淺。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煉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習慣二: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堅持每天鍛煉身體,不僅是在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在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煉身體,使很多人獲益匪淺。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煉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Tuesday, September 11, 2012
【親子教育】多傾聽,幫孩子緩解!~*
如果孩子的情緒不是很強烈,建議您觀察一段時間。
孩子對熟悉的環境有所依戀是正常現象。
同時,多瞭解孩子對現在這個幼稚園的感受和看法,
每天發生什麼事兒,畢竟每天在生活那裡的人是她,不是您。
一個”局外人“描述的種種好處,未必會被”局內人”所認可。
所以,不如多表示理解,多傾聽,幫她緩解。
孩子對熟悉的環境有所依戀是正常現象。
同時,多瞭解孩子對現在這個幼稚園的感受和看法,
每天發生什麼事兒,畢竟每天在生活那裡的人是她,不是您。
一個”局外人“描述的種種好處,未必會被”局內人”所認可。
所以,不如多表示理解,多傾聽,幫她緩解。
Friday, September 7, 2012
【親子教育】怎樣培養一個心胸寬廣的孩子!~*
做家長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成心胸狹窄的人。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呢?
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寬容之心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缺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 “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知變和應變。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於“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
教會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只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面的,不是反社會的,做家長的都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與之正常交往。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家長要為孩子努力樹立好榜樣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家長。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裡、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換位思考”。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許多孩子只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要消除這種現象,辦法就是“心理換位”。
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寬容之心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缺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 “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知變和應變。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於“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
教會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只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面的,不是反社會的,做家長的都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與之正常交往。對於朋友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擺個公平合理。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同時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會使自己覺得在個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家長要為孩子努力樹立好榜樣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家長。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裡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裡、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換位思考”。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許多孩子只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要消除這種現象,辦法就是“心理換位”。
【親子教育】從孩子開始培養管理能力!~*
一、 對時間的管理。
首先最重要的,不用說當然是給孩子買塊手錶了,千萬不要買那種難認的機械表,最好就是又便宜又好認又卡通的電子錶,讓孩子一眼就能認出時間來,同時不會覺得太複雜。接著要幫孩子製作一張時間表,表明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做什麼,注意一定要精確到“分”。還有要讓孩子有時間緊迫感,讓孩子充分明白時間的不可逆性,失去時間就意味著浪費生命,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比如如果孩子拖延了時間,寫作業多用了10分鐘,那玩的時間相應要減少10分鐘,讓孩子明白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損失的自然是自己。
二、 對物品的管理。
物品包括玩具、文具、家裡的一些常用品等,這些是孩子經常拿出來玩或者用的,但很多孩子都不會自己主動收拾自己造成的殘局,這也是家長很頭痛的一件事。我們要教育孩子把自己當作將軍,而這些東西就是他手下的兵,每個兵都要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站崗,這樣才能保證打勝仗,自己長大後才能個真正的將軍。要給所有的物品規定有固定的位置,可以開始用標貼醒目的標出應該擺放的位置,等孩子印象深刻後再除去標貼。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放置習慣,以後在做事情時,也會有條不紊了。
三、 對人的分類管理。
這就是要把同齡人、長輩、老人、比自己小的人、同學、朋友、和親戚等進行劃分,要明白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和老人打打鬧鬧,和小孩講大道理,要讓孩子儘量多的和各種不同的人接觸、交流,來培養他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能力。等到他長大後他會自然而然的知道如何區分人的類型,而進行有效的溝通。
四、 對做一件事的計畫管理。
在孩子要做一件事的時候,要先幫他做計畫,預想這件事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準備用什麼方法去做,分幾個步驟,不要讓孩子做事太盲目,培養他的條理性和策劃能力。比如孩子說我想學畫畫。很多家長都是送孩子上過很多興趣班,可每個都是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沒興趣了,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孩子許多是一時看到別人在學才被刺激到想像別人一樣,但興趣不會持續很久,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長千萬不要一看孩子主動提出就滿足他,反而會讓孩子很快放棄。
五、 對孩子的獎罰機制。
很多孩子並不是很聽話的,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裡都比較嬌寵一些,幾番打罵之後,孩子反而越來越難管了,這就需要對孩子合理的運用獎罰機制,並且要家長堅決地貫徹執行,決不能心慈手軟。你只需要堅持6個月,6個月後你就會非常輕鬆的管理你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覺性,不需要你每天跟在他屁股後面不停的提醒他,你只需要用眼睛監督他。在他不對的時候進行指正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從小有這些良好的習慣,他長大後一定是一個非常棒的管理人才。
首先最重要的,不用說當然是給孩子買塊手錶了,千萬不要買那種難認的機械表,最好就是又便宜又好認又卡通的電子錶,讓孩子一眼就能認出時間來,同時不會覺得太複雜。接著要幫孩子製作一張時間表,表明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做什麼,注意一定要精確到“分”。還有要讓孩子有時間緊迫感,讓孩子充分明白時間的不可逆性,失去時間就意味著浪費生命,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比如如果孩子拖延了時間,寫作業多用了10分鐘,那玩的時間相應要減少10分鐘,讓孩子明白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損失的自然是自己。
二、 對物品的管理。
物品包括玩具、文具、家裡的一些常用品等,這些是孩子經常拿出來玩或者用的,但很多孩子都不會自己主動收拾自己造成的殘局,這也是家長很頭痛的一件事。我們要教育孩子把自己當作將軍,而這些東西就是他手下的兵,每個兵都要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站崗,這樣才能保證打勝仗,自己長大後才能個真正的將軍。要給所有的物品規定有固定的位置,可以開始用標貼醒目的標出應該擺放的位置,等孩子印象深刻後再除去標貼。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放置習慣,以後在做事情時,也會有條不紊了。
三、 對人的分類管理。
這就是要把同齡人、長輩、老人、比自己小的人、同學、朋友、和親戚等進行劃分,要明白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和老人打打鬧鬧,和小孩講大道理,要讓孩子儘量多的和各種不同的人接觸、交流,來培養他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能力。等到他長大後他會自然而然的知道如何區分人的類型,而進行有效的溝通。
四、 對做一件事的計畫管理。
在孩子要做一件事的時候,要先幫他做計畫,預想這件事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準備用什麼方法去做,分幾個步驟,不要讓孩子做事太盲目,培養他的條理性和策劃能力。比如孩子說我想學畫畫。很多家長都是送孩子上過很多興趣班,可每個都是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沒興趣了,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孩子許多是一時看到別人在學才被刺激到想像別人一樣,但興趣不會持續很久,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長千萬不要一看孩子主動提出就滿足他,反而會讓孩子很快放棄。
五、 對孩子的獎罰機制。
很多孩子並不是很聽話的,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裡都比較嬌寵一些,幾番打罵之後,孩子反而越來越難管了,這就需要對孩子合理的運用獎罰機制,並且要家長堅決地貫徹執行,決不能心慈手軟。你只需要堅持6個月,6個月後你就會非常輕鬆的管理你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覺性,不需要你每天跟在他屁股後面不停的提醒他,你只需要用眼睛監督他。在他不對的時候進行指正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從小有這些良好的習慣,他長大後一定是一個非常棒的管理人才。
【親子教育】在孩子交好朋友問題上父母該做的8事!~*
1、語言鼓勵。
父母應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你結交合適的朋友”,使孩子認識到交友、擇友的意義,樂於接受、悅納別人。
2、行動鼓勵。
孩子的同學、朋友來家時,父母應熱情歡迎,並讓孩子自已作主招待朋友(吃飯、住宿這樣的事則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
3、父母幫助。
對於不善交友的孩子,父母要給予幫助,如讓孩子去參加夏令營,提供建立友誼的機會等。
4、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這需要家長們互相加強聯繫,多搞些家庭間的集體活動。應把集體活動設計得生動有趣,對孩子有吸引力,讓孩子在自然放鬆的環境中參加進來。
5、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友誼的基礎,而擅長某種活動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提供認識別人的機會。因為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愛好基礎上的,父母可幫助孩子找到施展才能的機會,讓他上興趣班,如足球隊、音樂班、繪畫班等,可讓孩子自已去選擇。
6、要留有餘地。
孩子交友需要引導,但他們自已也需要做出一些決定,選擇朋友時,父母應給孩子留有選擇的餘地。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交上壞朋友,只要沒有危險,最好讓孩子自已決定哪些友誼可行,哪些不可行。
7、尊重個性差異。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很多的朋友,有的孩子有一兩個朋友就足夠了。
8、傳授給孩子交往的技能。
家長應教會孩子學會使用介紹用語、招呼用語、與同伴協商用語、道謙用語等。
父母應明確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你結交合適的朋友”,使孩子認識到交友、擇友的意義,樂於接受、悅納別人。
2、行動鼓勵。
孩子的同學、朋友來家時,父母應熱情歡迎,並讓孩子自已作主招待朋友(吃飯、住宿這樣的事則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
3、父母幫助。
對於不善交友的孩子,父母要給予幫助,如讓孩子去參加夏令營,提供建立友誼的機會等。
4、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這需要家長們互相加強聯繫,多搞些家庭間的集體活動。應把集體活動設計得生動有趣,對孩子有吸引力,讓孩子在自然放鬆的環境中參加進來。
5、從培養興趣開始。
興趣是友誼的基礎,而擅長某種活動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提供認識別人的機會。因為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愛好基礎上的,父母可幫助孩子找到施展才能的機會,讓他上興趣班,如足球隊、音樂班、繪畫班等,可讓孩子自已去選擇。
6、要留有餘地。
孩子交友需要引導,但他們自已也需要做出一些決定,選擇朋友時,父母應給孩子留有選擇的餘地。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交上壞朋友,只要沒有危險,最好讓孩子自已決定哪些友誼可行,哪些不可行。
7、尊重個性差異。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很多的朋友,有的孩子有一兩個朋友就足夠了。
8、傳授給孩子交往的技能。
家長應教會孩子學會使用介紹用語、招呼用語、與同伴協商用語、道謙用語等。
【親子教育】怎樣幫助孩子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1、用積極心理進行自我暗示
人們可以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自己。比如:你可以自己對自己大聲地說:“我喜歡我自己”,然後你再說出你自己喜歡你自己的多個理由,用這個方法來調整自己。其實,有時候,我們總是自己找自己的毛病,越找越發現自己的缺點多,所以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可是,如果我們能自己去找一下自己喜歡自己的地方,這樣對於自己接納自己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接納的方法。
2、要懂得一切事物都有個度。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認為,壞事在一定條件下能變成好事,好事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變為壞事。這就涉及到有一個“度”的問題,物及必反,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到什麼程度是允許接受的,過了這個度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不要縱容孩子不合理的願望。
3、目標確立要適宜。
一個人給自己確定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很重要,應善於選擇目標,並將長遠目標,化作無數個階段目標,使目標具體化,然後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由近及遠、由低到高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要達成一個大的目標,不妨先設定一個小的目標,也就是階段目標,這樣會比較容易操作和實現。你要是設定了階段目標,近期目標,你便會很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你逐步完成你自己的小目標的過程中,你自己就同時有了很強烈的心理滿足感,心理壓力也就會隨之減小,大目標,經過個人努力,也就總有一天一定會實現。
人們可以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自己。比如:你可以自己對自己大聲地說:“我喜歡我自己”,然後你再說出你自己喜歡你自己的多個理由,用這個方法來調整自己。其實,有時候,我們總是自己找自己的毛病,越找越發現自己的缺點多,所以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可是,如果我們能自己去找一下自己喜歡自己的地方,這樣對於自己接納自己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接納的方法。
2、要懂得一切事物都有個度。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認為,壞事在一定條件下能變成好事,好事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變為壞事。這就涉及到有一個“度”的問題,物及必反,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到什麼程度是允許接受的,過了這個度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不要縱容孩子不合理的願望。
3、目標確立要適宜。
一個人給自己確定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很重要,應善於選擇目標,並將長遠目標,化作無數個階段目標,使目標具體化,然後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由近及遠、由低到高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要達成一個大的目標,不妨先設定一個小的目標,也就是階段目標,這樣會比較容易操作和實現。你要是設定了階段目標,近期目標,你便會很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你逐步完成你自己的小目標的過程中,你自己就同時有了很強烈的心理滿足感,心理壓力也就會隨之減小,大目標,經過個人努力,也就總有一天一定會實現。
【親子教育】父母有六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讚賞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快樂,使這一時刻成為愉快的聚會而不是約束;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每個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懷和愛;可以經常將卡片或畫片貼到門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愛;可以在孩子的床頭上掛上兩張照片,一張是他正在做父母讚賞的某件事,另一張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愛和能力。
第二招:抽時間單獨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時間十分寶貴,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這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的最好辦法,是把與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計劃,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遊,這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是十分重要的。與孩子一起玩耍時,要遵守他的規則,不要超出他的水準。對於重組家庭,父母應該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對於感到孤獨的繼子女,家長應抽出專門時間和他在一起。
第三招:允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許多父母認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難的事是幫助孩子。事實上,這等於告訴孩子他不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勵和挑戰,要給他解決問題和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他需要幫助時,指導並協助他去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四招:珍視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經常控制送給孩子的玩具和書,有時認為某件物品不適合孩子了,但事實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這種喜歡會持續幾年。因此,在處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時,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決定何時放棄某件物品。
第五招:幫助孩子正確處理身體方面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粉刺、肥胖和雀斑時,父母要幫助他解決精神上的負擔,並讓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是暫時的,也是可以解決的。
第六招:孩子貶低自己時父母要干預
孩子貶低自己是在傳達一種有礙自尊的信息。這時父母應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對他的愛,認真地傾聽,然後再告訴他應有的態度。
在全家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快樂,使這一時刻成為愉快的聚會而不是約束;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每個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懷和愛;可以經常將卡片或畫片貼到門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愛;可以在孩子的床頭上掛上兩張照片,一張是他正在做父母讚賞的某件事,另一張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愛和能力。
第二招:抽時間單獨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時間十分寶貴,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這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的最好辦法,是把與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計劃,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遊,這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是十分重要的。與孩子一起玩耍時,要遵守他的規則,不要超出他的水準。對於重組家庭,父母應該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對於感到孤獨的繼子女,家長應抽出專門時間和他在一起。
第三招:允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許多父母認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難的事是幫助孩子。事實上,這等於告訴孩子他不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勵和挑戰,要給他解決問題和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他需要幫助時,指導並協助他去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四招:珍視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經常控制送給孩子的玩具和書,有時認為某件物品不適合孩子了,但事實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這種喜歡會持續幾年。因此,在處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時,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決定何時放棄某件物品。
第五招:幫助孩子正確處理身體方面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粉刺、肥胖和雀斑時,父母要幫助他解決精神上的負擔,並讓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是暫時的,也是可以解決的。
第六招:孩子貶低自己時父母要干預
孩子貶低自己是在傳達一種有礙自尊的信息。這時父母應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對他的愛,認真地傾聽,然後再告訴他應有的態度。
【親子教育】教育孩子的十個最佳時機!~*
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誘,當會“旗開得勝。”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該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於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鑽研。
八、 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時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
十、外出做客或客人來訪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願意在別人面前現醜,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再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優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為了加深友誼,家長應提醒孩子記住朋友的生日。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也就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四、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五、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該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於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聵的效果。
七、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鑽研。
八、 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時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九、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
十、外出做客或客人來訪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願意在別人面前現醜,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再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優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為了加深友誼,家長應提醒孩子記住朋友的生日。
【親子教育】父母多理解與傾聽孩子的意見!~*
不少孩子有這樣的看法:每當我和爸爸的意見不一致時,他都以勢壓人,不讓我說話,有的批評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家長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調查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是一味地大發脾氣,嚴格地說,這種做法是違背教育宗旨的。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得十分強烈。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才會發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邊的。
兒童由於身體、智力發育的不成熟,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特點。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長忽視了兒童的這些特點,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其結果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正確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理解能力低的特點。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開的地方都給拆開,他想知道裡面的秘密,這正是兒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兒童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家長對此應正確理解,不要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兒童由於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長的教導。
家長用反語說:“你就這樣做吧!”“你就淘氣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語氣變化的涵義,誤以為是一種鼓勵。因此,家長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話或教導時應考慮孩子理解能力。沒有對孩子真正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愛護孩子、教育孩子。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得十分強烈。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才會發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邊的。
兒童由於身體、智力發育的不成熟,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特點。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長忽視了兒童的這些特點,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其結果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正確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理解能力低的特點。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開的地方都給拆開,他想知道裡面的秘密,這正是兒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兒童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家長對此應正確理解,不要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兒童由於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長的教導。
家長用反語說:“你就這樣做吧!”“你就淘氣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語氣變化的涵義,誤以為是一種鼓勵。因此,家長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話或教導時應考慮孩子理解能力。沒有對孩子真正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愛護孩子、教育孩子。
【親子教育】智慧父母打造獨立小孩!~*
培養獨立性: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再去責怪他們缺乏獨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完全取決於父母對他從小的培養。
第一式:啟發他自解困難
臨出門時,孩子突然想起老師要他帶紅色的東西去幼稚園,而紅色的東西雖然家中有,卻需要花時間尋找,而時間對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緊迫,你是否會立即幫孩子尋找?
對策: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的紅帽子也是紅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色的?”
提示:當孩子掌握了這種方法,平時你還可以加大難度,讓他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在1分鐘內列舉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這些有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會驚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尋找辦法。
第二式:解圍不如學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他向你求助,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責怪,你是否會幫他編個理由來應付呢?
對策:你不妨對孩子說:我們應立個規矩,不許找藉口,你要對自己行為負責。接下來,你不妨找找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組織、安排能力,還是其他。從根本上停止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應,勢必會造成孩子有問題就等著你來為他解決。平時你可以給他一本日曆,讓他記下活動時間,或者用即時貼記下時間安排,以便隨時提醒。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畫作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權衡利弊
為了周日的家庭出遊計畫,你們已有較長時間的安排,卻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學盛情的邀請,讓他前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對此,孩子不免有些為難,希望父母為他拿個主意,你是否會當機立斷呢?
對策:你應該幫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是怎麼樣?而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同學又會怎麼想?告訴他,每個決定都會有有利和不利的兩面。
提示:千萬不要替他拿主意。你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將帶來的後果,學會自己權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經常練習做決定,那麼,長大後在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就能應付自如。
第四式:從失敗中站起來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參加非常感興趣的球隊選拔賽,卻被淘汰而沒有錄取,當他傷心地對你說:我以後發誓再也不會參加這項活動時,你會如何幫助他呢?
對策:不妨告訴他,你非常理解他現在的感受,但是沒有必要落選就放棄這項運動,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時總會出錯,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沒有做得更好,才導致這次失敗,只要想辦法做好,還是有機會的。
提示:讓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是幫助他們自立的重要環節。平時可以給他講講你以前犯的小錯誤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後應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學會自己為自己打氣。
第一式:啟發他自解困難
臨出門時,孩子突然想起老師要他帶紅色的東西去幼稚園,而紅色的東西雖然家中有,卻需要花時間尋找,而時間對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緊迫,你是否會立即幫孩子尋找?
對策: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的紅帽子也是紅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色的?”
提示:當孩子掌握了這種方法,平時你還可以加大難度,讓他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在1分鐘內列舉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這些有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會驚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尋找辦法。
第二式:解圍不如學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他向你求助,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責怪,你是否會幫他編個理由來應付呢?
對策:你不妨對孩子說:我們應立個規矩,不許找藉口,你要對自己行為負責。接下來,你不妨找找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組織、安排能力,還是其他。從根本上停止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應,勢必會造成孩子有問題就等著你來為他解決。平時你可以給他一本日曆,讓他記下活動時間,或者用即時貼記下時間安排,以便隨時提醒。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畫作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權衡利弊
為了周日的家庭出遊計畫,你們已有較長時間的安排,卻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學盛情的邀請,讓他前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對此,孩子不免有些為難,希望父母為他拿個主意,你是否會當機立斷呢?
對策:你應該幫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是怎麼樣?而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同學又會怎麼想?告訴他,每個決定都會有有利和不利的兩面。
提示:千萬不要替他拿主意。你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將帶來的後果,學會自己權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經常練習做決定,那麼,長大後在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就能應付自如。
第四式:從失敗中站起來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參加非常感興趣的球隊選拔賽,卻被淘汰而沒有錄取,當他傷心地對你說:我以後發誓再也不會參加這項活動時,你會如何幫助他呢?
對策:不妨告訴他,你非常理解他現在的感受,但是沒有必要落選就放棄這項運動,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時總會出錯,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沒有做得更好,才導致這次失敗,只要想辦法做好,還是有機會的。
提示:讓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是幫助他們自立的重要環節。平時可以給他講講你以前犯的小錯誤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後應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學會自己為自己打氣。
【親子教育】不吼不叫:用柔和化解男孩的遭遇!~*
很多孩子?很調皮和淘氣,經常惹得媽媽大吼大叫:“你別逼我發火啊!”“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呢!”“看你真是不長記性!”“你給我滾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找打啊!用什麼方式更好地教育小孩,是我們每一位媽媽都應該用心思考的一個問題。
浩浩因為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被老師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他心裡很難受。一回到家,媽媽就發現他臉色不對,在媽媽的詢問下,浩浩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原來,他和同學鬧著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學,一來二去就“升級”為打架了。
媽媽聽了浩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以後和同學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後弄得大家都不高興。下次注意就好了,別多想了,老師批評兩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點兒水果吧!”
男孩被老師批評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安慰。如果此時我們因男孩做錯了事,就大聲斥責他,他一定會感到很無助,會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難受。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柔和的態度幫男孩化解他在學校的“遭遇”。
浩浩因為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被老師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他心裡很難受。一回到家,媽媽就發現他臉色不對,在媽媽的詢問下,浩浩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原來,他和同學鬧著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學,一來二去就“升級”為打架了。
媽媽聽了浩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以後和同學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後弄得大家都不高興。下次注意就好了,別多想了,老師批評兩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點兒水果吧!”
男孩被老師批評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安慰。如果此時我們因男孩做錯了事,就大聲斥責他,他一定會感到很無助,會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難受。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柔和的態度幫男孩化解他在學校的“遭遇”。
【親子教育】教育女兒的獨特方式!~*
有位元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麼這種關係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麼這種關係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親子教育】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一般說來,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導致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因為孩子的視覺記憶和辨識能力較弱;二、是家長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三、是孩子缺乏責任心,做什麼都心不在焉;四、是孩子功課太多,緊追慢趕,往往就丟三落四,忙中出錯。
對於粗心孩子的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把電視聲音開得過大,也不要打麻將或打牌,因為兒童的注意力是極易受到干擾的,你的這些做法只能讓他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長久之後,孩子便養成了這種一心二用的壞習慣。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業時不專心,做完作業後不檢查,因為他們習慣于父母幫助檢查。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養成細心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因為粗心,作業或考試不太理想,那麼,你可以適當對他進行一點小小的懲罰。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那是由於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要改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因為有了責任心,他自然能夠小心謹慎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馬虎。
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真的認為自己粗心。
相反,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的眼光,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優點上。
糾正粗心,養成細心的習慣,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等,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
綜上所述,幫助孩子克服粗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上小學的階段,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如:活動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責任感。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對於粗心孩子的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把電視聲音開得過大,也不要打麻將或打牌,因為兒童的注意力是極易受到干擾的,你的這些做法只能讓他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長久之後,孩子便養成了這種一心二用的壞習慣。
粗心的孩子在做作業時不專心,做完作業後不檢查,因為他們習慣于父母幫助檢查。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養成細心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因為粗心,作業或考試不太理想,那麼,你可以適當對他進行一點小小的懲罰。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那是由於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要改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因為有了責任心,他自然能夠小心謹慎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馬虎。
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真的認為自己粗心。
相反,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的眼光,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優點上。
糾正粗心,養成細心的習慣,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等,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
綜上所述,幫助孩子克服粗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上小學的階段,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如:活動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責任感。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十個一分鐘!~*
一分鐘接觸: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頭、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過接觸來傳遞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傳達給孩子愛和力量。
一分鐘傾聽: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一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傾聽孩子講話時,一定要精力集中、精神飽滿、態度和藹。
一分鐘遊戲:笨拙的孩子在遊戲中找樂,聰明的孩子在遊戲中求知,傑出的孩子在遊戲中增智。遊戲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家長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
一分鐘矯正:孩子有過錯時,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觀因素還是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其嚴重程度如何。矯正還要注意場合,語言要平緩,態度要溫和,不可急於求成。
一分鐘激勵: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家長要有耐心與恒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促進孩子發展。
一分鐘讚美:孩子的身上總會有他獨特的優點,作為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讚美。在讚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
一分鐘參與: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當尊重孩子,應該重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盡可能形成共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在孩子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
一分鐘懲戒: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一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避免產生對立情緒。
一分鐘示愛: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愛的人,即使在你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你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父母向孩子示愛必須有一定的技巧。
一分鐘期盼: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的。
一分鐘傾聽: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一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傾聽孩子講話時,一定要精力集中、精神飽滿、態度和藹。
一分鐘遊戲:笨拙的孩子在遊戲中找樂,聰明的孩子在遊戲中求知,傑出的孩子在遊戲中增智。遊戲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家長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
一分鐘矯正:孩子有過錯時,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觀因素還是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其嚴重程度如何。矯正還要注意場合,語言要平緩,態度要溫和,不可急於求成。
一分鐘激勵: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家長要有耐心與恒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促進孩子發展。
一分鐘讚美:孩子的身上總會有他獨特的優點,作為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讚美。在讚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
一分鐘參與: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當尊重孩子,應該重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盡可能形成共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在孩子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
一分鐘懲戒: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一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避免產生對立情緒。
一分鐘示愛: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愛的人,即使在你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你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父母向孩子示愛必須有一定的技巧。
一分鐘期盼: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的。
【親子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6種好性格!~*
快樂的孩子愛笑不愛哭,無憂無慮。而活潑並不只是好動,更不等同於吵鬧。活潑的孩子有6個表現:
表情活潑:臉部表情豐富生動,看得出微笑、高興、著急等情緒,可跟大人開玩笑;
嘴巴活潑:表達、吐詞清晰,喜歡講故事見聞、猜謎語、說繞口令等;
感知活潑:見過的、聽過的、做過的記得快,認顏色、形狀、方向都很清楚;
雙手活潑:會勞動,會做手工,飼養小動物、種花種草等,手很靈巧;
身體活潑:表現在能歌善舞,愛做遊戲、愛運動等;
思想活潑:喜歡提問、討論、爭論、識字和讀書等。
安靜專注:不能安靜專注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而專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專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而不能專注的孩子,該靜靜不下來,注意分散,“玩野”之後到小學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勇敢自信: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現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獨、小動物、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等。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可愛,即使只是潛意識的感覺,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這與驕傲、沒禮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
勤勞善良: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為樂,也會關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幫你拿拖鞋,你的鼓勵“寶寶真乖”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從小關心家人和周圍的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建議4-5歲的孩子要學會做飯,5-6歲的孩子要學會做菜。
獨立精神:孩子的獨立性格應該表現在從小自己會睡、會坐、會玩;1歲以後可自己吃飯,吃得好、吃得快;會走之後,能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裡沒有“催”字。如果一個連吃飯都要家長七八遍催促、沒有責任感的人,以後上學、找工作等都會依賴人,何談成材?
創造精神: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做、愛問、愛記;喜歡自己動手,想辦法玩耍,搞小發明等;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散思維。
性格的培養是有規律的,不靠督促、說教和打罵,而是靠不露痕跡的“潛教育”,包括環境育人、行為育人、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
表情活潑:臉部表情豐富生動,看得出微笑、高興、著急等情緒,可跟大人開玩笑;
嘴巴活潑:表達、吐詞清晰,喜歡講故事見聞、猜謎語、說繞口令等;
感知活潑:見過的、聽過的、做過的記得快,認顏色、形狀、方向都很清楚;
雙手活潑:會勞動,會做手工,飼養小動物、種花種草等,手很靈巧;
身體活潑:表現在能歌善舞,愛做遊戲、愛運動等;
思想活潑:喜歡提問、討論、爭論、識字和讀書等。
安靜專注:不能安靜專注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而專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專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而不能專注的孩子,該靜靜不下來,注意分散,“玩野”之後到小學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勇敢自信: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現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獨、小動物、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等。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可愛,即使只是潛意識的感覺,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這與驕傲、沒禮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
勤勞善良: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為樂,也會關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幫你拿拖鞋,你的鼓勵“寶寶真乖”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從小關心家人和周圍的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建議4-5歲的孩子要學會做飯,5-6歲的孩子要學會做菜。
獨立精神:孩子的獨立性格應該表現在從小自己會睡、會坐、會玩;1歲以後可自己吃飯,吃得好、吃得快;會走之後,能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裡沒有“催”字。如果一個連吃飯都要家長七八遍催促、沒有責任感的人,以後上學、找工作等都會依賴人,何談成材?
創造精神: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做、愛問、愛記;喜歡自己動手,想辦法玩耍,搞小發明等;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散思維。
性格的培養是有規律的,不靠督促、說教和打罵,而是靠不露痕跡的“潛教育”,包括環境育人、行為育人、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
Subscribe to:
Posts (Atom)